刀具市场火爆中国民族品牌正在崛起 |
【作者/来自】网站管理员 【发表时间】2011/11/1 【点击次数】4117 |
随着中国汽车、航空、军工、模具、制冷、电力等精密制造业的快速发展,对金属加工刀具的数量和质量的要求也迅速提高。据模具网CEO罗百辉表示,全球大约有250亿美元的刀具市场,中国约占十分之一,刀具市场约有200亿元人民币,其中高端刀具市场约有50亿元,到目前为止,进口刀具仍占高端刀具市场绝对优势。近5年来,媒体报道过许许多多企业,其中不仅有山特维克可乐满、肯纳金属、伊斯卡这样的外资巨擘,同样有成量工具集团、上海工具厂、株洲钻石、嘉兴恒锋、阿诺刀具等民族品牌,甚至包括西夏墅工具产业这样的集群。这些展现的都是民族品牌的发展和壮大。 中国刀具市场无处不在 中国刀具市场无处不在,真正能称得上全球化的市场。中国高速钢、硬质合金等刀具材料的用量都居世界前列,市场上随处可见来自德国、日本、美国、以色列、韩国、瑞典、法国、意大利、西班牙等国家的刀具产品。像OSG、YAMAWA、EMUGE、Guhring、Titex,Dormer等进口刀具占据了各机加工行业的高端客户。而国产刀具大多应用在中、低要求的客户群里,如农业机械、摩托车、农用车、通用机械及中低档的机器制造工业。这些行业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低,所以,对加工精度的要求也只好放宽,以便使用便宜、但精度和效率也相应降低的机器和刀具。尽管这些领域用量很大,市场也不小,但单支刀具的价格奇低。 高速钢钻头出口量极大,国外DIY商场销售的刀具多用来作家庭手工作业,高端的高速钢麻花钻照旧依靠进口; 硬质合金刀具集中在中低档的立铣刀和易切材料的钻头,高档的如高速铣刀、硬铣铣刀、石墨铣刀、3D铣刀、钢件及难加工材料的高性能钻头、铰刀等高附加值的刀具还得依靠进口; PCD/CBN刀具集中在廉价的刀片和简单的铰刀、铣刀,精密的带导向条的或可调的或阶梯的或成型的PCD/CBN铰刀基本需要进口,甚至连修磨也要寄到德国去; 镗刀和刀柄大多只做BT/SK,两面定位的高速刀柄最近才有公司试生产,高精度的液压夹头、热涨夹头和变形夹头还处在起步阶段。 近年来,中国刀具企业遍地开花。江苏常州西夏墅镇就有上百家刀具厂,酷象德国南部多瑙河谷地区的“刀具之乡”。罗百辉调查发现,这种私有企业有两类,一类是属低水平重复投资的小作坊,这些企业大多从国内刀具厂派生出来的。另一类是从跨国刀具公司派生出来的、起点相对高的企业。事实上,西夏墅刀具厂群多数为重庆工具厂、陕硬厂、株州钻石、成工、哈工等工厂派生出的私有刀具企业。另外,从日系上海名古屋和大连富士、阿诺公司出来创业的人也有几十个之多。刀具厂很多,但大多是低水平的重复。 尽管如此,经过多年的磨练和努力,目前国内部分刀具企业已经夯实了基础,企业很重视技术和质量,产品质量稳定,正在逐步替代进口产品,这无疑是振兴中国刀具业的燎原之火,是当今中国刀具业的精英企业。
硬质合金棒料: 株硬和金鹭无疑是中国棒料领域的领头羊,一般的实心棒料和直线内冷孔棒料已基本靠近国际水准,但缺失的是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高的螺旋内冷棒料和晶粒小于0.3微米的高端棒料。如能突破上述产品的技术门槛,全球的棒料市场将会有另外一种格局。 可转位刀具: 在可转位刀片领域里,株钻是一枝独大,也是我们国产品牌的骄傲。产品多、规格全,车削、断槽、螺纹加工、铣削加工、钻削加工用的刀片都有。据用户反应,株钻可转位刀具产品线长、质量稳定,作为可转位刀具的代表,铣刀盘的质量最能显示实力。在现代化发动机生产线上,除了株钻,森泰英格也在下功夫,但产品系列不太全。 整硬刀具: 能代表中国整体硬质合金刀具最高水平的应当是阿诺和株钻了。阿诺的钻头、铰刀、立铣刀和组合刀具在行业里已是标杆,尤其是阿诺的钻头已在国内的汽车、航空等精密制造业里被普遍应用,来替代昔日进口的德国产品。加工钢件的阿诺高性能钻头,在许多场合其性能要超过德国的同行。“把钻头做到极致”是阿诺的追求。 株钻的整硬刀具这几年也发展很快,质量有明显提高。得益于长期的行业积累和傲人的硬件设施,只要公司的体制不成为将来发展的障碍,株钻在行业里的龙头地位应当在十年内是很难被动摇的。 超硬刀具: 生产超硬刀具的国内厂家不算多,市场做得相对好的有郑钻、威士、山田、中天等几家。几家公司的规模相差不是很大,产品也大多类同,即以刀片为主,也做一些焊接铰刀、铣刀等。焊接刀片的性能基本达到国际水平,能替代进口。但那些附加值高的、带导条的精密铰刀、直接带HSK等高速刀柄的成形铣刀、阶梯铰刀等还在摸索阶段,离成熟产品至少还需要多年的努力。其中最有希望成为佼佼者的可能是威士和郑钻,威士以技术资源、正规管理见长,而郑钻则有很好的硬件设备和市场开拓能力。 丝锥: 目前国内主流机加工企业使用的丝锥几乎都是OSG、YAMAWA、EMUGE、Schumacher等公司进口的。在丝锥领域,中国似乎处于空白。 刀柄和镗刀: 上工和森泰英格等企业已经开始涉足高精度夹头的生产,主要是热套夹头、液压夹头。大部分的刀夹系统仍停留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水平。 普通低精度镗刀有不少生产厂家,但附加值高的高精度镗刀领域有所建树的仍是森泰英格。最近几年,该公司在产品质量、产品外表和产品种类上有本质的提升。
复杂刀具: 在滚刀、拉刀、花键加工刀具等复杂刀具领域里,国有工具厂如汉江占有一席之地,由于这类刀具市场不是很大、投资又大,新进入的企业不多,使得他们在中国的刀具业里也没有被完全忘却。 高附加值的复杂刀具,如硬质合金的滚刀、涂层的超长拉刀、精密拉刀等目前也大多依靠进口。尤其是硬质合金滚刀,用量相对不小,基本上从德国、日本等进口。恒锋可能是国内最有希望能在该领域创造成就的企业,如果能专注做复杂刀具,相信不久将能成为NACHI、SAACKE、FETTE、GLEASON、SMOC等同行的有力对手。 |
【关闭】 |
上一条: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刀具大市场 下一条:千余名专家企业家相聚湖大 机械行业呼唤绿色制造! |
周一至周日
7*24小时